
2200亿美元!
这是卡塔尔为世界杯烧掉的钱,差不多等于把过去三届世界杯的开销加起来,再乘以四。 结果呢?人口300万出头,其中只有不到40万是卡塔尔公民,剩下的全是外籍劳工和侨民。 我脑子里瞬间弹出一个巨大的问号:这么一座用金钱堆起来的城市,当狂欢的潮水退去,还剩下什么?
第一次落地多哈是世界杯结束大半年后。走出哈马德国际机场,一股混合了空调冷气和昂贵香水的味道扑面而来。航站楼里安静的能听到行李箱轮子滑过大理石地面的声音,而不是想象中的人声鼎沸。我心里犯嘀咕:这真的是那个刚刚举办了全球最烧钱体育盛会的地方吗?怎么感觉像是按下了静音键?
一、那些寂静的“黄金巨兽”
从机场去市区的路上,出租车司机是个健谈的印度人,他指着窗外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筑说:“看,那是Al Thumama体育场,像不像我们男人戴的传统帽子?”
我点点头,那座纯白色的圆形体育场在沙漠的阳光下,的确很耀眼。 我问他:“现在还有比赛吗?” 他笑了,摇摇头:“很少了,兄弟。世界杯的时候,这里天天堵车,全世界的球迷唱歌跳舞,整条路都是彩色的。现在?你看,路上只有我们。”
他的话一点不夸张。 接下来的几天,我专门去打卡了那几座耗资巨大的世界杯场馆。 卢塞尔体育场,那个举办了决赛的“大金碗”,白天看,像一艘搁浅在沙漠里的金色外星飞船。大门紧锁,周围空空荡荡,只有几个工人在维护草皮。我绕着它走了一圈,花了快一个小时,除了风声,什么也听不见。那种巨大的、华丽的、却又毫无生气的寂静,让人心里有点发毛。
想象一下,梅西在这里捧起大力神杯,几十亿人通过屏幕见证那个瞬间。而现在,这里安静的像一座纪念碑,用来凭吊那场短暂的狂欢。
还有那个用974个集装箱搭建的体育场,世界杯后它被迅速的拆解,零件据说要捐给其他国家。如今原址上只剩下一片空地,仿佛那座色彩斑斓的球场从来没有存在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像一场海市蜃楼。
这些体育场馆,每一个都设计的惊为天人,每一个都烧掉了天文数字的美元。它们是卡塔尔向世界展示肌肉的象征,但世界杯过后,它们就像一群完成了历史使命的黄金巨兽,静静的趴在沙漠里打盹,等待着下一次被唤醒,谁也不知道那会是什么时候。
二、空荡荡的地铁与“过度”的基建
如果说体育场的空旷还在意料之中,那多哈的地铁系统,则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为未来而建”。
多哈地铁,三条线路,干净、高效、豪华。车厢分为普通、家庭和“黄金”头等舱。我特意买了张日票,在非高峰时段体验了一下。 结果,一整节车厢,常常只有我一个乘客。 地铁站里的大理石地面光洁如镜,亮到可以映出天花板上复杂的几何灯饰,但上面只有我孤零零的脚步声在回响。
从Msheireb这个最大的换乘站穿过,长长的扶梯上空无一人,广告牌上的灯光安静的亮着,介绍着某个奢侈品或者即将开业的五星酒店。那种感觉很奇妙,像是在玩一个制作精良的模拟城市游戏,而我是唯一的玩家。
世界杯期间,这些地铁线路运送了数以百万计的球迷,是城市的生命线。但现在,它更像一件过于宽大的外衣,穿在了这个只有300万人口的城市身上。 司机告诉我,本地人大多自己开车,油价比水还便宜,一升汽油不到两块钱里亚尔。地铁的主要乘客是外籍劳工和少数不开车的侨民。为了那一个月的辉煌,卡塔尔修建了一套至少能满足一千万人口级别城市需求的交通网络。
这种“过度”的基建随处可见。 宽阔的八车道公路,路况好到飞起,但常常开出几公里都看不到几辆车。路边的棕榈树一棵棵笔直的站着,背后是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刚刚完工的展厅,展品都摆好了,就等着观众入场。 可观众,已经走了。
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空城”
多哈的城市规划,充满了未来感,也充满了割裂感。
西湾(West Bay)是多哈的CBD,几十栋造型各异的摩天大楼在这里争奇斗艳,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晃的人睁不开眼。白天,这里是金融精英和白领们的世界。可一到晚上六点,下班的人潮散去,这里就迅速的安静下来,只剩下楼宇上闪烁的霓虹。周末的晚上走在这里,感觉比国内三线城市的午夜还要冷清。
与西湾隔海相望的,是著名的人工岛——珍珠岛(The Pearl)。 这里是富人的天堂,停满了游艇的港口,沿街全是奢侈品店和高档餐厅。公寓楼设计的像地中海的童话小镇,色彩鲜艳,环境优美。 可问题是,人呢?
我找了一个下午在珍珠岛闲逛,很多公寓楼的阳台上看不到任何生活气息,窗帘拉的严严实实。沿街的咖啡馆里,服务员比客人还多。偶尔有几个穿着白袍的本地人或者打扮精致的欧洲面孔开着跑车呼啸而过,更显得街道的空旷。
一个在餐厅工作的菲律宾服务员告诉我,这里很多房子都被中东各地的富豪买下,作为度假或者投资用的,一年也住不了几天。他们不缺钱,缺的是一个足够安全、足够奢华的资产停泊港。卡塔尔恰好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于是,一座座漂亮的“鬼城”就这样诞生了。白天看是风景明信片,晚上看,亮灯的窗户寥寥无几,像一盘没下完的棋。
这种空,不是贫穷的空,而是一种被巨大财富包裹的、精致的孤独感。它告诉你,这里的一切都很贵,但拥有这一切的人,此刻并不在这里。
四、瓦其夫集市的“人间烟火”
是不是整个多哈都这么“不食人间烟火”? 也不是。 当你走进瓦其夫集市(Souq Waqif),画风瞬间就变了。
这里是多哈的心脏,是这座城市为数不多的、真正有历史感和生活气息的地方。 泥土色的传统建筑,狭窄的巷子,空气中弥漫着香料、烤肉和水烟的混合味道。 商店里挂满了阿拉伯头巾、手工地毯和五颜六色的玻璃灯。铁匠铺里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宠物区里的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叫。
到了晚上,这里才真正活了过来。 本地人穿着白袍和黑纱,悠闲的坐在露天咖啡馆里抽着水烟,聊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外籍劳工穿梭其中,讨价还价。餐厅门口,服务员热情的招揽着客人,烤肉的香气隔着几十米都能闻到。
我和一个叫Mark的英国工程师在这里喝茶,他来卡塔尔工作五年了。 我问他:“你不觉得多哈很无聊吗?” 他吸了一口水烟,缓缓的吐出烟雾:“看你怎么定义无聊。如果你想要东京的夜生活,纽约的文化多样性,那这里的确是‘无聊’的。但如果你想要的是高薪、安全、和一种非常简单、可预测的生活,那这里就是天堂。”
Mark告诉我,在卡塔尔的外国人,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泡泡”里。他们拿着免税的高薪,住在设施齐全的公寓里,周末去商场购物、去海边烧烤,或者去沙漠冲沙。他们的社交圈子很小,基本都是和自己背景相似的外国人。 “我们称之为‘金色手铐’,”他笑着说,“薪水很高,高到你舍不得离开。但你也知道,你只是个过客,这里不是你的家。合同一到期,大部分人都会离开。”
他说,瓦其夫集市是他们少数能感觉到“生活”的地方。因为这里有混乱,有噪音,有不完美,而这些东西,在多哈的其他地方太稀缺了。那些崭新的、规划完美的街区,干净到有点不真实。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多哈的冷清,一部分是后世界杯的正常回落,另一部分,则源于它的人口结构。这是一个由“临时居民”构成的城市,人们来这里是为了工作,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扎根。城市再漂亮,对他们来说,也只是一个华丽的宿舍。
五、沙漠的永恒与城市的“速成”
为了体验卡塔尔的另一面,我报了个团,去南部的内陆海(Inland Sea)冲沙。
越野车驶出多哈市区,城市的轮廓线很快消失在地平线。窗外的景色迅速切换,从精心维护的城市绿化,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荒凉的沙漠。 这里才是卡塔尔的底色。
司机是个巴基斯坦小伙,车技娴熟。他把轮胎放掉一半的气,然后一脚油门,我们就冲上了一座几十米高的沙丘。失重感传来,车里的人都在尖叫。从沙丘顶端俯冲下去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要飞出去了。
几个来回之后,车队停在了一片开阔地。 我走下车,眼前是一片金色的沙丘连绵起伏,一直延伸到天边。除了风声和自己的心跳声,世界一片寂静。沙子很细,被太阳晒的滚烫。我脱掉鞋子,踩在上面,一种原始的、粗粝的感觉从脚底传来。
远处,内陆海的海水呈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蓝绿色,与金色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是世界罕见的、沙漠与海洋直接相连的地方。 我们坐在营地里,喝着阿拉伯红茶,看着太阳一点点的沉入沙丘背后。天空被染成了橘红色、紫色,最后变成了深蓝色。当最后一丝光线消失,星星一颗颗的冒了出来,又大又亮,像镶在天鹅绒上的钻石。
那一刻,我感觉多哈那座未来之城离我非常遥远。 城市的喧嚣、财富、宏大的规划,在永恒的沙漠面前,都显得那么渺小和短暂。卡塔尔人花了二十年,用几千亿美元,在沙漠上凭空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都市。但沙漠只需要一场风暴,就能轻易的把这一切掩盖。
这种强烈的对比,或许就是卡塔尔最迷人的地方。 它既有最现代、最人工的一面,也有最古老、最自然的一面。它让你看到人类的雄心壮志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也让你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六、一本昂贵的“生活账单”
在多哈生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给自己算了一笔账。
这里的优势显而易见: 收入高,而且没有个人所得税,赚多少到手多少。 治安极好,犯罪率全球最低之一,晚上一个人出门也完全不用担心。 城市干净,基础设施顶级,生活便利。
但代价是什么? 首先是贵。 在普通的餐厅吃一顿饭,人均轻松超过100里亚尔(约200人民币)。想在能喝酒的酒店餐厅喝一杯啤酒?准备好付50里亚尔(约100人民币)吧。房租更是天价,一个普通的一居室公寓,月租金也要七八千人民币起步。
其次是生活的单调。 由于宗教原因,这里的娱乐活动非常有限。没有酒吧街,没有KTV,公共场合的文化活动也不多。大部分人的娱乐就是逛商场、看电影、下馆子。时间长了,很容易感到乏味。
还有就是极端的气候。 从五月到九月,白天的温度可以轻松飙升到45度以上,体感温度超过50度。这种天气,户外活动基本为零。人们的生活轨迹就是从一个空调房,通过带空调的车,移动到另一个空调房。整个夏天,你几乎感觉不到自然。
把卡塔尔和中国放在一起比较,你会发现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逻辑。
中国的城市充满了烟火气和不确定性:你可能会遇到堵车,可能会在地铁里被人挤,但你也随时能找到一家好吃的路边摊,能和朋友约一场说走就走的宵夜。生活是鲜活的、流动的、充满各种可能性的。
卡塔尔的生活则是高度稳定和可预测的:你的收入是固定的,你的生活圈子是固定的,你的娱乐方式也是固定的。它用金钱为你过滤掉了生活中的大部分麻烦,但也可能过滤掉了生活中的大部分惊喜。
哪种生活更好?没有答案。 这取决于你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是安稳富足,还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
写在最后
离开多哈的那天,飞机在夜空中起飞。 我从舷窗往下看,多哈的城市灯火辉煌,像撒在黑色丝绒上的一把碎钻。西湾的摩天大楼勾勒出一条璀璨的天际线,像一排镶满钻石的项链,宣告着这座城市的财富和野心。
我想起那个出租车司机的话:“世界杯结束了,但卡塔尔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是的,世界杯只是一个开始,是卡塔尔向世界递出的一张昂贵名片。接下来,如何把这些为世界杯建造的庞大基础设施利用起来,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如何在一个后石油时代继续维持繁荣,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这座城市,安静的外表下,涌动着巨大的抱负。 它冷清,但不颓败。它空旷,但不荒芜。 它只是在狂欢过后,深吸了一口气,准备迎接下一段更长的旅程。
卡塔尔多哈旅游出行Tips:
最佳旅行时间: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这段时间气温最舒适,白天在20-28度之间,非常适合户外活动。避开5月到9月的夏季,酷热难耐。签证与交通: 中国公民可免签入境卡塔尔,停留期30天。哈马德国际机场是重要的国际枢纽,交通便利。市内出行可以依赖极其现代化的多哈地铁,或者使用Uber/Karwa等打车软件,价格合理。衣着要求: 卡塔尔是穆斯林国家,虽然对游客相对宽容,但仍建议尊重当地文化。在公共场合,男女都应避免穿着过于暴露的衣物。女性最好遮盖肩膀和膝盖,进入清真寺需要穿长袍、戴头巾(通常门口可免费租借)。货币与消费: 当地货币为卡塔尔里亚尔(QAR),与美元汇率固定(1美元≈3.64里亚尔)。大部分地方可以刷信用卡,但逛传统集市(Souq)建议准备一些现金。卡塔尔消费水平较高,尤其是餐饮和住宿。必打卡体验:
瓦其夫集市(SouqWaqif): 感受最地道的阿拉伯集市氛围,购买香料、手工艺品,品尝当地美食。伊斯兰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Islamic Art): 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馆藏丰富。卡塔尔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Qatar): 外形像“沙漠玫瑰”,设计感极强,通过高科技手段讲述卡塔尔的历史。沙漠冲沙与内陆海(InlandSea): 半日游或一日游的经典项目,体验越野车在沙丘上驰骋的刺激,欣赏沙漠与海洋交汇的奇景。卡塔拉文化村(Katara Cultural Village): 集合了剧院、画廊、餐厅和海滩的综合性文化区,建筑风格独特。注意事项:卡塔尔禁酒,只有在特定的高档酒店和获得许可的餐厅才能饮酒,且价格昂贵。公开场合饮酒是违法的。拍照时,避免拍摄当地人,尤其是女性,除非征得对方同意。周五是穆斯林的礼拜日,上午很多商店和公共设施会关门,下午才开始营业,出行前需规划好时间。
金领速配-低息配资平台-线下配资-在线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