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职业之一。这些技艺高超的杀手接受委托执行暗杀任务,动机各不相同:有人为报恩,有人为钱财,也有人为名誉或复仇。诗仙李白在《侠客行》中这样描绘他们: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种一击不中,全身而退的行事风格,也成为后世小说家如古龙、温瑞安笔下的经典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是二十四史中唯一为刺客单独立传的史书,其中记载了曹沫、专诸、聂政、荆轲四位传奇刺客的故事。
曹沫是鲁国著名将领,曾三战三败于齐国。当鲁庄公被迫割地求和时,在会盟仪式上,这位身高力大的将军突然手持一柄41厘米长的匕首(形似加长筷子)劫持了齐桓公。当时匕首寒光闪烁,齐桓公的侍卫都来不及反应。在威逼齐国归还鲁国失地后,曹沫从容归队。虽然齐桓公恼羞成怒想报复,但宰相管仲识破曹沫的实力,担心他还能再次行刺,最终劝住了齐桓公。
展开剩余55%专诸的故事充满戏剧性。吴国公子光为夺王位,精心培养专许多年。在一次精心设计的宴会上,吴王僚的卫兵从宫门一直排到宴会厅,戒备森严。专诸假扮厨师,将著名的鱼肠剑藏在烤鱼腹中(因当时流行现场烤食)。当专诸献鱼时突然发难,一击毙命。虽然专诸随即被杀,但这次完美的刺杀为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夺得了王位。
聂政的事迹最为惨烈。这位隐居齐国的屠夫为报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持剑闯入韩国相府。当时相府守卫森严,持戟武士林立,但聂政如入无人之境,直取宰相侠累性命。在击杀数十名护卫后,为保护家人,他自毁面容、剖腹而亡,场面极其壮烈。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因有多位目击者证言而最为人熟知。虽然荆轲热爱剑术,但技艺平平,连剑术大师盖聂和鲁勾践都不愿收他为徒。刺杀行动中,搭档秦舞阳临阵怯场,荆轲在抓住秦王衣袖的绝佳机会下竟失手。最终被秦王反杀,其专业水准远不如前三位刺客。若换作曹沫等人出手,历史或许会改写。
发布于:天津市金领速配-低息配资平台-线下配资-在线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